中文 | ENGLISH

砥礪前行,中國經濟啟動內循環
2020年8月4日


圖片來源:新浪網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7月底,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1,較上個月上升0.2,並且連續5個月處於擴張區,顯示了中國經濟復蘇勢頭持續。從分類指數上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高於枯榮線,並為拉動制造業PMI指數起了重要作用。而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則低於枯榮線,對制造業PMI指數帶來了拖累。新訂單指數為51.7,環比上升0.3,並且連續3個月上升,顯示了制造業市場需求逐步回暖。生產指數為54,顯示了新訂單指數仍然低於生產指數2.3,需求復蘇情況仍然弱於供給。一方面,這是受到了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蘇較為緩慢,出口數據恢復緩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國內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內部需求復蘇的重要性。

反觀歷史,中國制造業PMI指數從2016年8月開始,在供給側改革和“營改增”政策的全面推開下,經濟結構得到了優化和調整,中國經濟迎來了長達27個月持續快速增長。制造業PMI指數持續27個月處於擴張區域。而今天的中國,經濟結構仍然合理,受年初新股疫情影響,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在全國實施積極的抗疫措施下,中國的疫情早於世界其他國家控制住疫情的擴散,並早於世界其他國家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生產發展。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式下,外需受到了疫情的嚴重打擊,靠出口來拉動內需已經十分困難。實施積極的財政刺激政策,推動國內消費和基建投資才是提高內需的良方。

經濟內循環
面對今年復雜的國際形式和經濟發展挑戰,中國在5月份提出了經濟發展內循環,即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經濟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逐漸融合到國際經濟發展中,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在美國不斷實施政治經濟上的打壓下,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導致全球經濟大幅萎縮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賴出口拉動國民經濟發展變得更加艱難。因此,中國經濟內循環的發展模式也是為了適應新經濟形式而提出的新經濟發展方向,但經濟內循環同時也面臨很多諸多挑戰。

內循環的優勢和挑戰
中國具有14億人口,龐大的勞動力資源是中國進行經濟內循環發展的重大優勢。生產是因,消費為果。通過合理分配勞動力,促進生產、分配和流通,拉動內需及刺激消費。在促進生產上,除了刺激基建項目外,還可以著力打造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興城鎮化建設。其中,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通過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來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指出,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1000元人民幣,內需消費仍然薄弱。中國嚴重的貧富差距、以及高房價對財富的“綁架”,也讓各種產業都要依靠內需消費變得更加困難。此外,中國自改革開放后受惠於外資及外國先進技術的交流,“內循環”會導致技術交流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不利中國的產業升級,也迫使中國企業提高研發成本。

面對諸多困難和挑戰,中國經濟砥礪前行。自2月疫情爆發來,中國制造業PMI指數持續5個月處於擴張區充分說明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所具備的優勢。我們相信經濟內循環將會是具有劃時代的一次重要政策轉向,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重大轉型。




 

 
免責聲明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邦德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資料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不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單位價格可升亦可跌,基金過往業績並不表示將來的回報。投資者應參閱有關基金之解釋備忘錄,以了解基金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特別注意投資新興市場涉及之風險。本報告並未經證監會審閱。